当前位置:首页 > 名师风采

学不止步,诲人不倦

????_20200920200834.jpg

获得“教坛新秀”称号,欣喜之余更多的是惶恐。首先感谢学校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二则本人已近不惑,在众多85后90后新教师面前,愧为“新秀”;且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益加快,作为教师,唯有不断学习,方可学高为师,因此不敢称“秀”,更不敢“作秀”。

我讲授的《大学英语》课曾经因为与毕业息息相关而盛极一时。作为教师,也享受着无上的职业满足感。然而随着英语学习的低龄化、大众化以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我们的课时被大幅度压缩。而英语四级证书与毕业证的脱钩让《大学英语》彻底跌下神坛。为了与专业课“争宠”,我决心改变纯粹的语言教学模式,发挥英语的工具性特质,帮助学生运用学到和正在学习的英语为他们当下的专业学习、研究和今后工作服务。在执教土木工程学院时,结合单元主题,自学了雅典和古罗马建筑史、极简主义设计风格、徽州建筑文化和港珠澳大桥介绍等内容并将它们融入教学中。课堂上,学生渴求的眼神和高涨的学习热忱消除了我心中的失落和迷茫,今后的教改之路也随着豁然开朗。

都说比赛是激励学习的最好方式。从教16年,我满怀激情地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教学竞赛,先后获得了校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省微课比赛二等奖、校教学优秀奖,同时获得校示范课教师和教坛新秀称号。就这样一边学一边教,一边教一边改,一路走来,虽然艰辛,却是教学相长,受益匪浅。

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的最高的、最后的目的包含在德行中。”也就是说教师其中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对学生的心灵塑造、品德培养。我们任教的学生中不乏学识渊博、思想活跃者,但面对多种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冲击,很难摆脱内心的迷茫和浮躁。作为通识类课程,有义务守好自己的责任田,引导学生成为有信念、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递者。

每天我利用零碎时间,通过“学习强国”等平台,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国际动态、先进事迹、国学知识等。充分利用外教社、外研社搭建的空中讲堂,向同行优秀教师汲取教学经验,同时开始自己的教改实践:四个“一”规划,即阅读一本英语名著,做一次中国文化英语介绍,写一篇学期思想感悟,每堂课后记录一句印象最深刻的话。四个“一”规划让学生静下心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人生目标,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土木学院一位王同学通过微信跟我说:“我终于开始摆脱父母的安排,遵从内心规划自己的人生了。”这就是作为教师最大的职业荣誉感和成就感。

“教坛新秀”不仅仅是一种称号,更多的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我愿倾尽所能,不断求索,让自己的教师生涯变得更加绚烂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