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好老师是我的理想
●姜珊珊(教师教育学院)
“亲其师,信其道”是不断反思教学质量——为什么不爱学、学不会,观察分析学生是如何学的——这之后才真正理解的。
教学要从关注学情开始:课上不专注、理论链接实践难,那就加大情境式、案例式的提问;只是听讲,记不住、不会用,就设计指向实践的项目任务式作业;作业第一稿采取集体点评反馈、二稿进步有限,就改为逐份批改,每位/每组同学的项目任务都会有我百余字的逐段批注。无论几点看到学生的提问信息,我总会第一时间回复。每个期末我都会将每位同学每次作业分数、试卷每个大题分数全部列表公示。
这样做,初心有两个。一是让学生感受到,你很重要,你的每份作业、每个提问我都重视;二是,希望能像我的老师对待我那样,在学生的心里留一盏灯。每次成绩公示后都要用评分标准来回答“老师为什么我这项分数这么低”;近三年,几乎每一轮教学都会出现学生把我和全班同学拉一个企业微信群,实名“控诉”作业太难太多、压力太大……我的处理办法是倾听——共情——回应——调整。收获多次学评教成绩前5%的证书、收到已毕业同学在教师节快递来的花束、得到学生寒暑假的拜访是我作为老师感到最光荣、幸福的时刻。
2017年入校至今,我专注课程改革,主讲课程《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在运用深度学习量表进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以探究社区理论模型为依据,建构靶向精准支持的混合教学模式。从校级课程直播到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从院级、校级金课到省一流课程、省课程思政示范课;从院内、兄弟院校小范围经验分享到面向全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进行在线收看超2000人的教学改革报告直播;从校内建设到辐射西部兄弟院校共建课程。我的课程建设进程就像那只提早爬上葡萄藤的蜗牛——虽然缓慢,但持续前行。
感谢学校、学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关注与全维度支持,学校、学院在教师专业发展引领、课程建设经费投入、教师比赛指导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是我在前单位未曾见过、不敢想象的;感谢深耕教学的前辈与同侪们的无私分享与真诚指导,你们是我的榜样。感谢课程团队的小伙伴,你们的付出使得我们的课程有了今天的样貌。感谢我的每一届学生,是他们的主动、投入,鼓励、支持着我向成为更好的老师努力。
凿井九阶,不次水泽。终终始始,是谓君子。